“机械键盘”本是上世纪的电脑配件,它的每一颗按键下都有一个单独的开关(又被称为“轴”),手指敲击经过开关变成了电信号,在电脑屏幕上则呈现字母。
根据敲击力度和段落感的不同,机械键盘又分成了茶轴、青轴、白轴、黑轴、红轴等不同品类,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敲击声音。机械键盘特有的打字清脆声音也来自这种开关。因此,在机械键盘爱好者的心里,打字并不只是为了向电脑输入信息,还附加了触觉和听觉的双重回馈,产生了附加的愉悦感。
这种愉悦感最初属于小众群体,之后逐渐覆盖更多受众,成了更多人的喜好。并由此衍生出的不同材质键帽、灯光、甚至客制化的键盘外壳,发展出了一整套机械键盘发烧体系。让原本属于上世纪的机械键盘在几十年后返场,成为电脑周边的高端配件。甚至曾有厂商把机械键盘塞进了笔记本电脑里。由此,可见游戏大神及程序员们对这个东西的喜爱。
但对手机这种最流行的电子产品来说,机械键盘一直之无缘。毕竟最大的手机也就巴掌大小,目前这个三次元世界,工程师似乎不可能把几十个机械轴塞进几毫米厚的手机里。有意思的是,iQOO在官方预热海报里,就说了这么个问题。
其实为了提升手机打字的体验,在过去十几年里各大手机厂商也并非什么都没做。比如电阻屏幕时代就有的敲击回馈声音,以及到最近几年经常被讨论的回馈震动——之所以说是最近几年,主要是因为手机内震动原件的逐年发展:这片竞争火海已将竞争点都烧到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部件上。从扁平马达到转子马达,以及Z轴线性马达或X轴线性马达,很多人可能从来不知道,原来“手机马达”也有这么多讲究。
最初的改变从iPhone 6s的Taptic Engine开始,随后国内的一加魅族等厂商也开始加入,相比之前手机厂商最常用的转子马达,线性马达的的构造优势能让它起落都更快,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震动最大值。用户感受到就是震动比转子马达干脆得多。从这才有手机震动能被描述成“清晰锐利”。甚至当来电铃声响起时,线性马达能跟随音乐的旋律节奏振动。
手感脆生,这就跟机械键盘有了交集。手机厂商们在研发了这种马达之后,大概是觉得只用于震动提醒有点大材小用⋯⋯ 于是把它用在了更多地方,所以iPhone 7那个明明不能按下的home键却有真实回馈感,在没有物理位移的基础上就这么凭空就制造出了以假乱真的体验。
后续,有厂商继续把线性马达跟输入法结合,产生了触觉反馈,仿佛每次打字的回馈都来自那块玻璃屏幕后的键盘——虽然,你也知道,那后面只是输入法的一套UI界面,并没有Cherry家的什么轴体。
在线性马达+系统软件配合这套配置基础上,更多厂商做了进一步优化。比如今天iQOO 3官方剧透的新特点,跟罗技G系列合作,共同开发了机械键盘模式。
更进阶的自然是模拟真实按键的反馈感,顾名思义,机械键盘的魅力在于键程之间的差异;不同周体、段落、压差才有了红轴、青轴、茶轴、黑轴各自党派的“站队“。高手碰面,不用上手,光听声就能分辨出一桌子机械键盘中谁是滴答作响的青轴,哪个是大力出奇迹的黑轴。
自然,iQOO 3的玄机应该也在于此,如何用X轴线性马达和声音完全还原机械键盘的这些细节。甚至提供多个键盘可选,让打字声音都来自现实,而不是合成出来的数码味儿。
可以说,模拟机械键盘并不是线性马达发明的初衷,但在制造“震动”这条路上,工程师们对极致的追求,结出了一颗意外的果实。
所以再来回答题目上那个问题,把“机械键盘”塞进手机里 ,需要几步?
数不清。为了让一块玻璃模拟出机械键盘的手感,背后是众多工程师们的无数努力。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都市视窗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都市视窗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都市视窗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都市视窗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都市视窗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都市视窗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